經營團隊

專業互補的新藥研發團隊

在前臨床研發、臨床試驗、新藥查驗登記、專利法規及產品/技術授權、產業分析等專業的新藥研發總資歷超過170年、參與8個藥物NDA之實績,並且專業互補的堅實團隊

部門/職稱 姓名 學經歷
研究發展處
處長
劉志鵬
經歷
  1. 工研院生醫所正研究員
  2. 工研院生醫所標靶藥物與傳輸技術組副組長
  3. 工研院生醫所臨床前新藥開發技術部經理
  4. 工研院科專計畫總主持人
學歷
  1. 陽明大學藥理所碩士、博士
  2. 台北醫學院藥學系學士
食品原料處
處長
李孟昌
經歷
  1. 三福化工業務資深經理
  2. 東雲PIA事務部業務主管
  3. 台灣神隆技術支援工程師
學歷
  1. 逢甲大學化工系學士、碩士
專案管理處
處長
詹武強
經歷
  1. 科技部生醫生態發展辦公室主任
  2. 貝爾克斯生技BD處長
  3. 經濟部生醫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策略組組長
  4. 生技中心兩岸生醫產業辦公室主任
  5. 工研院產服中心BD經理/生醫所副理
  6.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生技小組管理師
學歷
  1. 政治大學企研所碩士
  2. 成功大學醫技系學士

新藥開發專業顧問團

遴聘多位於跨國大藥廠(Abbott、Bayer、Bristol Myers Squibb、Allergan、Wyeth 等)擔任研發、臨床、法規與行銷部門高階主管組成科學顧問委員會(Scientific Advisory Board, SAB),提供經營管理階層及研究發展團隊國際藥廠開發新藥多元實務經驗。

×

SFB101

前臨床開發階段之首見機制新藥

什麼是視網膜疾病

視網膜包含數百萬個感光細胞和其他負責接收和組織視覺訊息的神經細胞1,據統計2,全球40歲及以上人群的視網膜疾病盛行率為 5.35~21.02%,視網膜疾病是已開發國家不可逆失明最常見的原因,是發展中國家繼白內障之後的第二常見失明原因。

未滿足的醫療需求

雖然現有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療法(anti-VEGF)可減少濕性黃斑部病變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的視力喪失,但頻繁的玻璃體內注射會造成感染風險提高以及增加心理和醫療負擔,迫切需要具療效且給藥方式更友善的創新藥物,以避免不可逆地失明。

臨床前研發中

與學研單位共同合作開發,於臨床前研發中。

SFB101可望透過創新機制治療視網膜疾病,幫助病患免於失明威脅

  1. Richard H. Masland. Neuron. 2012; 76(2): 266-280.
  2. Matthew J Burton et al. Lancet Glob Health. 2021; 9(4): e489-e551.
×

SFB201

透過調節免疫系統的平衡而達到預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的全球首創機制新藥

什麼是移植物抗宿主疾病

許多血液疾病(如血癌)需透過同種異體骨髓移植(又稱造血幹細胞移植)作為治療選擇,但來自捐贈者的免疫細胞攻擊排斥受贈者的器官所產生的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仍是骨髓移植時的主要嚴重併發症和造成患者死亡的原因之一1

平衡免疫系統作用

SFB201(原名RGI-2001)是一種以微脂體劑型包覆小分子化合物(alpha-GalCer)的新成分新藥(NCE, new chemical entity),主要機制為透過誘導調節性T細胞(Treg)增加,啟動專一性免疫耐受性作用,減輕排斥的免疫作用並保有捐贈者免疫細胞對抗癌細胞作用(graft-versus-leukemia, GvL)2,達到預防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aGvHD)。

預計將於 2024 年進入三期臨床試驗

已於美國完成臨床1/2a期試驗(NCT01379209)3及臨床2b期試驗(NCT01379209)4,計劃於2024年啟動含美國、臺灣、韓國的多國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

SFB201可望透過預防aGvHD,提升骨髓移植的治療成功率,造福廣大的血液疾病患者

×

SFB202

×

SFB301